English

西部城市化的路径选择

领导干部论坛
2001-03-31 来源:光明日报 梁颖 我有话说

朱镕基总理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指出:“西部开发要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主要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培育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和南(宁)贵(阳)昆(明)等经济区,带动周围地区发展。”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应当说,这就提出了“十五”期间西部开发应以培育“增长极”结合实施“点—轴—面开发”的基本方式和途径,而城市化则正是培育“增长极”和实施“点—轴—面开发”战略的最好的基本空间载体。因此,加速西部城市化进程,是探寻西部大开发基本方式和途径的必然选择。

从西部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发展情况来看,一方面,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从而为西部大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另一方面,与东部相比,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都存在着严重的差距。从城市化的角度看,西部地区尚未形成完整的城市体系,大城市不仅量少和布局不平衡,而且存在着急需提高城市质量以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能量问题;中等城市严重缺乏且不均衡,不利于承传大城市的辐射;小城镇处于起步阶段,建制镇不仅过于分散,而且规模等级太小。据统计,在西部地区,人口规模在三万人以下的建制镇占到百分之八十二,其中有百分之十七的县城镇人口规模不足万人。由于建制镇的经济、人口聚集效益低,因而对带动农村经发展的活动力也就小。

从分析西部城市化基础和条件的角度着眼,西部城市化的关键应当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城市体系。从世界各国和我国东部城市化的历程和经验来看,城市化是一个形成城镇网络有机体即合理的城镇体系的过程。在这个体系中,大城市作为龙头和中心,以其规模大而具备足够的能量带动较大的区域协调运转;小城市、小城镇是基础,它们接近农村,便于接纳城市的能量向乡村辐射,也有利于集中乡村的要素向城市输送;中等城市是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们互为依托,相互协调,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体。在这样一个有机体中,大中小城市均可视为连环相扣的经济链条中的一环,他们在经济体系中互为因果。从西部城市化现状看,其最主要的问题是大中小城市不配套、不协调,既缺乏以其规模大而具备足够的能量带动较大区域协调运转的大城市,也缺乏能够起承上启下纽带作用的中等城市,更缺乏便于接纳城市的能量直接向乡村辐射的小城镇。在这种情况下,片面强调发展大城市或中等城市或小城镇,势必然会加剧大中小城市的不协调,严重影响城市化进程内在要求的大中小城市作为互为依托、相互协调的有机体的整体效应的发挥,从而不利于西部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西部城市化不应该片面强调发展大城市或中等城市或小城镇,而应当选择大中小城市联动并举、共同推进、协调发展的道路。

加速西部城市化进程,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心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的西部城市化体系,当前重要的问题是要以“点轴”开发方式,提高现有中心城市的“质”、增加中等城市的“量”、带动小城镇的“片”,以“强点—串线—带片”的方式奠定西部城市化体系的基础并融入全国城市体系。

“强点”,就是要以现有中心城市为重点,结合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深化改革,强化现有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特别是科技、信息、金融、教育、文化功能,提高城市化水平,增强和发挥其集聚力和辐射力,使之真正成为区域性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心。

“串线”,就是要针对西部缺乏能够承上启下纽带作用的中等城市的现实,以贯彻“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原则,在对原有的中等规模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性城市积极进行改制、改组、改造,有重点、有选择地投入资金和技术,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活力,逐步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综合能力的基础上,以沿铁路、水路、出海通道、高速公路为“轴线”,积极发展西部新型中等城市,使之一方面作为中心城市的拱卫,另一方面,成为中心城市经济和文化辐射、带动的承接点和传播地。

“带片”,就是在’强点”、“连轴”的基础上,针对西部地区小城镇过于分散、规模太小的现实情况,选择一些交通发达、经济基础较好、城市化水平较高、城镇体系初具规模的地区加快小城镇发展步伐,建成城镇密集区,更好地发挥小城镇便于接纳城市的能量向乡村辐射和集中乡村的要素向城市输送的功能,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现代化和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

总之,加速西部城市化进程,既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更是促进大开发的基本手段和途径。因此,西部大开发必须融入城市化战略,在大开发的格局下加速城市化,借助城市化推进大开发。

(作者系共青团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